亞洲主要貨幣持續走低,屢創貶值新紀錄。2022年以來,亞洲貨幣總體走弱,菲律賓比索一路貶值創16年新低位,泰銖創近5年最低點,印度盧比更是連續創造歷史最低點。亞洲主要造船國貨幣中,日元遭遇“空軍”壓境,本周一度跌至136.71日元/美元,創近24年新低,年初至今跌去18.1%;韓元陰跌不止,6月22日跌破1300韓元/美元,創近13年新低,年初至今跌去9.4%;相比之下,人民幣較為堅挺,離岸人民幣年初至今跌幅為5.5%,最近一月企穩態勢明顯。
▲制圖:中國船舶集團經濟研究中心
美聯儲激進加息不間斷,直接挑起貨幣戰。5月統計數據顯示,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同比上漲8.6%,創40年以來最高值,年內美聯儲已經宣布三次加息,6月15日宣布提高75個基點,是近30年最大規模的單次加息。同時,市場預期美聯儲將在7月再次加息75個基點,在9月加息50個基點,加息強預期給亞洲乃至全球匯市空頭力量打上興奮劑,全球避險情緒彌漫。亞洲貨幣紛紛對美元貶值的同時,貶幅差異使部分貨幣升值壓力陡增,導致競爭性貶值,使一些國家對外用盡招數抵抗美元霸權,對內費盡心思應對貨幣戰。
以堅持風險中性為前提,再談利用窗口期。在走勢難以預測的外匯市場上,建議國內船海企業堅持風險中性理念,高度理性看待匯率波動,守住規避風險的底線思維,從實際出發開展金融衍生品業務和制定市場競爭策略,充分認識國家不斷釋放的“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信號,利用好外匯市場紛繁變動窗口期,推進訂單優化和參與全球市場重構。
▲制圖:中國船舶集團經濟研究中心
在船價上漲和匯率競相貶值的疊加下,韓日中三國以本幣計新造船價格漲幅更猛(詳見上表),對這些國家船廠來講是一件天大好事;但是,相比人民幣,韓元和日元同期更大的貶值幅度也給中國船廠接單產生不小的競爭壓力,值得我們高度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