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完成對美國費城造船廠的收購數月后,韓國韓華海洋公司計劃投資超過7000萬美元,用于擴建其業務,以抓住美國重振海軍和商船隊的機遇。
據韓國經濟日報報道,該公司表示,將把船廠的生產能力從目前每年約一艘船提升至每年建造八至十艘船。
一支由50名專家組成的韓國團隊正在船廠現場與新上任的管理層合作,評估船廠的現狀,并制定提高生產力和現代化設施的計劃。他們計劃從該公司位于韓國的巨濟造船廠進行技術轉移,并實施焊接機器人等新技術。
韓華集團以1億美元收購了這家造船廠,并于2024年12月完成收購。早在交易完成之前,韓華集團就強調了拓展政府項目的機會,例如與其他船廠合作,成為海軍或輔助艦隊的船舶部件供應商。隨著國會通過《船舶與環境安全法案》(SHIPS Act),以及特朗普政府呼吁美國船隊快速擴張,韓華集團看到了巨大的潛力,包括利用其在液化天然氣運輸船方面的專業知識,建造首批懸掛美國國旗的船舶。美國貿易代表的提案要求部分美國液化天然氣出口必須由美國建造并懸掛美國國旗的船舶進行。
費城造船廠成立于1997年,最初是政府與挪威克瓦納造船公司(Kvaerner Shipbuilding)的合作項目,其前身是費城海軍造船廠。21世紀初,費城造船廠開始生產,建造成品油輪和集裝箱船。據悉,自2000年以來,美國一半的瓊斯法案船舶均由費城造船廠建造。
韓華海洋收購費城造船廠時,訂單包括五艘美國海事局(MARAD)的訓練船、一艘為大湖疏浚和碼頭公司(Great Lakes Dredge & Dock Company)建造的巖石安裝船,以及三艘為美森公司(Matson)建造的集裝箱船。
據報道,韓華海洋公司告訴分析師,該場地多年來一直缺乏投資。目前,該船廠僅運營4號干船塢用于組裝,5號干船塢用作舾裝泊位。公司計劃對4號干船塢進行現代化改造,并對5號干船塢進行修復,使其全面投入使用,以提供額外的組裝空間。
《費城問詢報》4月報道稱,一個國會代表團參觀了該船廠。該報寫道,管理層討論了增加空間的需求。特拉華州參議員克里斯·庫恩斯建議,他可以考慮將美國海軍存放的船只移至船廠附近,為韓華海洋提供更多空間。該公司還表示,正在新澤西州特拉華河對岸尋找工業用地,以擴大其業務。
韓華海洋稱,其目標是到 2035 年將船廠的收入從目前的每年 3.68 億美元提高到每年 40 億美元。該公司還計劃在未來十年內將員工人數增加一倍以上,達到 3,000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