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李京芳工作的第13個年頭。雖然現在的工作是造船,但李京芳本來學的專業其實是商務英語,她說:“2009年踏入工作崗位后,來江南廠的第一份工作是船舶售后,由于沒有實船建造經驗,在處理保修的工作中很容易兜圈子,分不清楚責任,被別人騙。”對于追求工作質量的她來說,這很難接受。
初入崗位的李京芳和周圍人都不太熟,“我在現場,大家一個問題都沒有。”這讓她有點無奈:自己一心想把分內的事做好,至少達到讓自己滿意,但不知道如何與同事溝通。
李京芳進入的是一家男性密集型企業。
2012年,李京芳轉崗到了生產運行部,成為了江南造船唯一的女性監造師,分管散貨船的機艙生產管理工作,開始了她的監造師之路。
現場環境惡劣,冬天碼頭的風吹在臉上,像刺刀一樣凜冽;夏天的烈日炙烤下,鋼板熱得可以煎雞蛋。李京芳也發現,在男性密集型的企業,男性解決問題優勢明顯,男人們一起抽個煙,一塊說說話聊聊天,就很容易達成一致意見。
不過這樣的困難并沒有動搖李京芳,“工作中除了體力上的差別,其他沒有不一樣!”李京芳站在自己的“戰斗陣地”散貨船機艙上,明確對各部門說:“以后機艙項目,必須先找我。”經此一事,大家發現,看上去溫柔的李京芳不是一個弱女子。
2012年5月,李京芳參與監造中國自主研制的首艘中國籍6500立方米液化氣船,并主持該輪的氣體實驗,該輪也是江南造船搬遷上島后的首條液化氣船。
建造液化氣船最為關鍵的就是液罐和液化氣的管路。為了液罐清潔工作一次性達標,她獨自進到深達十幾米的液罐里去,檢查液罐清理是否滿足檢驗要求,親眼看過才放心對外報驗。
建造過程中,李京芳不僅要解決項目中問題,還要關心施工人員的安全和防護。液化氣船對她來說是踏入生產一線的第一步,讓她對整個造船流程有了清晰認識。
現在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愿意從事造船現場工作。李京芳覺得,也許自己起了頭,讓廣大女同胞看到了更多可能性。
2017年,她開始擔任江南廠搭載部副作業長,負責某特種產品搭載的同時,也負責雪龍2號的維修,主要是在雪龍2號底部加裝多波束。多波束是用于科研測量的設備,設備箱體材質是921鋼板,體積大,重量重。這是一項專項工作,整個項目施工中需要細化到點。
當時正值七月驕陽似火,雪龍2船艙內,施工環境特別艱苦,施工位置為油艙區域,雖然已經做了清艙,但是封閉狀態下的密閉艙室仍然危險重重。船體施工最大的特點就是“塵土飛揚”,切割、碳刨、打磨、電焊,粉塵、煙霧充滿整個艙室。從雪龍2船施工艙室出來后,李京芳戴著的專業防塵口罩都成了黑色,連鼻孔內都是黑色的。
每天早晚,李京芳都要到艙里查看通風和照明是否滿足要求,檢查艙內測爆是否合格。狹小的艙室被無數的隔板分割,“人只能貓著腰從孔中爬過去,至少要下五層艙,才能進到施工區域做檢查。”
一趟下來,身上的衣服可以擰出水。而這樣的工作,李京芳每天至少要做三次。晚上10點多,檢查好現場,確保工人安全離開,她才下班。
李京芳說:“其實當時做這個我心里挺忐忑的,雪龍號呀,江南人對它有著特殊感情,我告訴自己只能成功,沒有第二個選擇。”
有了監造師、作業長身份的李京芳,常常因為一條船的交付、一個節點的如期完成,笑容滿面。“看一條船完美地出塢最有成就感,就像看著自己的孩子成長、成才,也是最放松、最開心的時候。”李京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