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知名旅游企業推出粵港澳大灣區海上音樂節活動,航線包括首穿港珠澳大橋,吸引了不少人關注。而這樣一件旅游文化界的盛事,卻得到中山一家制造企業的踴躍“轉發”。原因當然是他們的產品又一次占據活動C位,成為當之無愧的主角。這家企業就是總部位于中山的江龍船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龍船艇”)。
創立于2003年的江龍船艇,在業界成名于2008年上海世博會,闖入萬千普通大眾的視野則在2018年港珠澳大橋通橋儀式上。而事實上,在大橋通橋前一年,其已成功登陸A股市場,發展早已一日千里。
江龍船艇董事長晏志清對于企業的發展定位清晰,便是積極響應國家“海洋強國”“雙碳”“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目標,專注于高性能公務船艇和新能源船艇的研發與應用,繼續保持企業在行業細分領域的龍頭地位。
打破行業競爭局面:
科班出身,一心鉆研船艇“性能”
造船的晏志清是科班出身,1987年從華中工學院(后改名“華中科技大學”)船舶工程專業畢業,后被分配到江西江州造船廠,1992年已升為中層干部。
熟悉中國改革開放歷程的人,應該都聽過一首歌,“1992年,那是一個春天……”彼時沿海城市商業機會風起云涌,創業大潮興起,年輕人晏志清也默默開始心動。
五年之后,晏志清決定邁出追逐夢想的第一步,南下廣東,進入一間船舶公司,繼續從事船舶設計工作。而到了2003年,懷揣創業夢想的晏志清抓住機會,跟朋友搭檔在珠海成立了珠海江龍船舶制造有限公司,也終于在創業心動十年后擁有了自己的企業。
但公司創建伊始,從設計生產、架構管理到營銷拓展……幾乎每一項工作都是從零開始,晏志清深感困難重重,“沒有太多可以借鑒的經驗,也沒有成熟的人才可以直接用,大小事情都得自己一步一個腳印地摸索。”
而另外一個更大的挑戰是,晏志清坦言,船艇制造當時其實屬于技術落后行業,很多企業都處于低質量競爭中,所以他一直在思考的一件事就是要做出自己的技術亮點,從行業發展局面中突破出去。
抱著此種雄心,晏志清帶領技術團隊一直在“性能”二字上做文章,“其實船艇和汽車的制造原理相似,產品比別人做得好,就是要么在相同能耗的情況下,跑得比別人快比別人遠,要么在相同距離的航行中,能耗比別人低。”
經過幾年的技術攻關,江龍船艇取得多材料復合船體技術的重大突破,并在2008年上海世博會因推出專用觀光船“一炮而紅”。當時,江龍船艇提供的兩艘船采用鋼與玻璃鋼復合技術,即船體用鋼上層建筑用玻璃鋼復合而成,性能指標達到當時國內同行業頂尖水平,為觀眾提供了高質量的乘坐體驗,引得不少參展商爭相觀摩。
此行之后,江龍船艇迅速在船艇市場打開局面,并形成以公務執法船艇和旅游休閑船艇為主的業務格局。晏志清認為,上海世博會給了他們一個非常重要的亮相機會,而他們也牢牢把握住了這次機會,之后公司發展迅速邁上新臺階。
環保節能大勢所趨:
純電動船艇批量交付,甲醇船艇填補行業空白
2011年,江龍船艇發展如日中天,晏志清開始為公司謀劃進一步的擴大發展。他考察一圈之后認為神灣碼頭地理條件優越,同時中山擁有良好的產業配套與區位優勢,遂于當年來到神灣鎮設立中山分公司。兩年后,江龍船艇總部注冊地址變更至中山。
隨后幾年,江龍船艇快速發展成為中山市船艇制造業的龍頭企業之一。晏志清介紹,江龍船艇中山制造基地占地13萬平方米,為高端鋁合金船艇、高性能公務執法船和新能源船艇的主要制造基地。
新能源船艇正是眼下江龍船艇響應國家“碳中和碳達峰”雙碳目標而著力研發的重點。晏志清介紹,新能源船艇中,江龍船艇的電動船艇技術已臻成熟,在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去年以來,江龍船艇已陸續向廣東省航運集團、港務集團交付多條純電動船艇,其中一條為廣東省目前市面上尺寸最大客船,續航時間可達10小時。和電動汽車市場的爆發相似,晏志清認為,未來電動船艇市場也會更加火熱,“相信明年我們新能源船艇的交付數量相比今年會翻一番。”
而時間再往前推幾年,早在2014年,江龍船艇在新能源動力船艇建造領域已取得重大突破,交付54.5米全通透柴電電力觀光船——“珠江水晶”號。該船被譽為“珠江夜游的綠色標桿船型”,至今仍是珠江夜游的一顆閃亮明星。
另外,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在2019年7月,由江龍船艇自主研發的中國首艘甲醇燃料動力船艇順利下水,該船填補了我國在甲醇船艇設計建造領域的空白,對于甲醇燃料在國內船艇領域的推廣及產業化應用具有示范性意義。
晏志清認為,在捕捉市場的變化上,企業一定要順勢而為,并迅速或者前瞻性地占領技術的領先地位,才可以立于不敗之地。
技術資本雙突破
旗下合資公司曾創下單客船三項紀錄
除了自我提升企業內部技術實力,晏志清也在積極帶領江龍船艇尋求“外援”。
2016年,江龍船艇與澳大利亞知名船艇企業澳斯達合資成立了澳龍船艇科技有限公司。澳斯達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高速船建造企業之一,擁有全球先進的高速船研發技術和鋁合金船艇建造技術。晏志清介紹,當時澳斯達非常看好中國的鋁合金船艇市場需求,而江龍看中他們的技術,尤其是在管理、焊接技術和結構優化設計上的能力,在這個背景下,雙方一拍即合。
落地之后,合資公司迅速開發出適合于國內市場需求的各類先進鋁合金多體及雙體船型。其中,2018年接的1200客位高端鋁合金客船訂單,創下了當時國內建造的單艘全鋁合金高速客船主尺度最大、載客量最多、單船價格最高三項紀錄。
除了借助技術外援,還有資本的力量,2017年,江龍船艇成功在深圳證券交易所A股掛牌上市,晏志清認為公司發展進入新紀元。自上市以來,江龍船艇充分利用品牌優勢和融資渠道優勢,深度融合國家的“海洋強國”“雙碳”“粵港澳大灣區”戰略,持續加大對船艇制造主業研發的投入力度,以期謀劃在新能源船艇、高性能船艇等細分領域取得更大的突破
對話
“江龍智造”活躍于大灣區海域
中山商報:響應國家粵港澳大灣區戰略,江龍船艇都推出了哪些船艇?
晏志清:2018年,在舉世矚目的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期間,大橋周邊海域的兩艘35米級鋼鋁高速執法船正是江龍出品。
江龍船艇旗下合資公司澳龍船艇建造的“新海威”號全鋁合金雙體高速客船,則是目前粵港澳大灣區珠海—香港往返航線上的主力船,相信很多人坐過。上面說到的海上音樂節,用到的是我們出品的九州灣1號。目前在灣區海域航行的灣區1號、灣區2號郵輪等,都是江龍船艇制造,為周邊居民和游客提供服務。
除此以外,珠江夜游“珠江水晶”號客船,是業界知名的船艇產品,中山游客在觀光旅游中可以看到和體驗到。
中山商報:目前,江龍船艇的出口業務布局如何?
晏志清:早在2005年,江龍船艇就承接了中國——安哥拉政府石油擔保一攬子項下安哥拉執法船項目,這是江龍高性能船艇產品首度打開“一帶一路”市場的標志。
目前,江龍船艇的高性能船艇產品已成功進入澳洲、東南亞、非洲和中東等多地市場,這其中,尼日利亞批量超高速巡邏船項目是近年來備受業界關注的項目。
同時,我們成立了香港子公司,積極把研發、制造、營銷的重心瞄準了具有巨大存量和機遇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