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6月4日傍晚,美國海軍第七十五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亦為“阿利·伯克”級驅逐艦“Flight III”型的首艦“杰克·盧卡斯”號(USS Jack H.Lucas,DDG-125)亨廷頓·英格爾斯工業公司(HII)帕斯卡古拉造船廠下水,該艦于2019年12月7日安放龍骨開建。
相較于前型“伯克”級,“杰克·盧卡斯”號的主要改進有:
雷達升級,使用AN/SPY-6 S波段AMDR相控陣雷達取代原本的AN/SPY-1D,陣面孔徑從3.7米增加至4.3米,仍維持四陣面的配置,雷達性能提高了100倍。但未采用雙波段體制,仍然安裝AN/SPQ-9B X波段追蹤雷達。
作戰系統升級,宙斯盾基線10、反彈道導彈能力(ACB)處理能力提升,CIC(作戰情報中心)進行了重新設計,優化了顯控臺的布局并增加了數量,可以承擔AMDC(防空反導指揮)角色。
提升發電能力,發電量提高28%,空調冷卻量提高22%,耗油量上升8%。
艦體結構變更,水線舷寬加長平衡上部增加的重量,排水量從原本的10300噸增加到10700噸。
“杰克·盧卡斯”號以美國第五海軍陸戰隊第一營下士、美國最高榮譽勛章、美國紫心勛章、美國總統嘉獎最年輕的獲得者杰克·H·盧卡斯(1928年2月24日-2008年6月5日)命名,杰克·盧卡斯上士在硫磺島戰役中,面對日軍向戰壕擲來的兩枚手榴彈,毅然將兩名戰友推向身后并拾起扔出戰壕時遭遇爆炸,經歷21次手術,取出彈片200余個后奇跡幸存。2000年在美國海軍“黃蜂”級兩棲攻擊艦“硫磺島”號建造時,應盧卡斯的請求,將盧卡斯獲得的美國最高榮譽勛章焊封在了“硫磺島”號的龍骨上。
除“杰克·盧卡斯”號外,目前英格爾斯還在建有“特德·史蒂文斯”號(USS Ted Stevens,DDG-128)和“杰里邁亞·丹頓”號(USS Jeremiah Denton,DDG-129),巴斯鋼鐵造船廠在建有負責的“小路易斯·威爾遜”號(USS Louis H.Wilson Jr.,DDG-126)和“威廉?沙雷特”號(USS William Charette,DDG-130)共4艘“伯克III”,預計都將在2024~2025年交付,另外還有8艘“伯克III”獲得建造預算等待開工,預計“伯克III”的采購工作將持續到2027年,隨后將轉向目前處于預研階段的下一代驅逐艦“DDG(X)”。